今天看到一個新聞,nano flash的價格會一直下滑,Apple公司也說,容量小的產品比較受歡迎。在廣告中,手機也是MP3音樂播放機,一直是最近主打的功能,但越大的容量真的越好嗎?也不見得。

  電池的續航力暫且不談,光以容量來說,PDA手機具備越大的記憶體,越可以在上面執行更多的程式,但手機呢?也許很多新手機有類似PDA的功能,但它畢竟不是以PDA為主打,以音樂播放為主的功能來說,就算有螢幕操作介面,還是非常的不方便,舉例來說:一首歌的大小約在3-6mb之間,1GB=1000mb,大約可以放160-300首之間,也許有些人可以一次下載就聽一個禮拜,但這種人也是少數,而就算是這樣好了,他除了一直聽沒聽過的之外,他在選聽過的曲子時,還是不如在電腦上選歌一樣方便。想想,幾百首的歌,聽過後還會記得幾首的歌名呢?而1GB的產品是這樣,那4GB呢?所以現在很少看到大容量的MP3播放機,除了幾家公司有推出之外,主要也是沒有市場。下載完後會聽很久的假設,不是那麼正確,但想要達到隨身的功能,卻不能再增加它的大小了。

  容量變大,卻賣不好,這不是很奇怪嗎?消費者不都喜歡便宜又大碗?也許是吧,但方便性還是最重要的,因為以電池的容量來說,頂多能用10幾個小時,10幾個小時可以聽到100~200首了,可是又不是每首歌都喜歡,多,也是一個問題,因為歌變得不好找了,在休閒的同時,卻要去記憶歌名,好像不太對吧。但,為何要開發歌詞同步的機型呢?那是要給大家練歌嘛,你會放個10張專輯,卻只聽2張新歌來練歌嗎?練歌不是要一直拿著看小螢幕裡的歌詞嗎?是的,但練歌只是附加功能,用的人也不多,這就是廠商的一些花招了。

  在卡帶隨身聽時代,廠商改了幾個功能,就說推出了新產品,其實功能可有可無,但價錢可算新上市的價錢,這樣一來,就可以再增加話題和銷量。雖說現在是消費者導向,廠商在推出新產品前,會先做市調,但,大部分的商品還是以廠商自己的技術為準,因為有些東西,其實在問世前都沒人見過,你要問消費者沒見過的商品,想法一定天馬行空,但是不是加入消費者的需求後,就一定能賣得好呢,那倒未必。主要是消費者的心態一直在變,而廠商找來研究的消費者,未必就能代表大多數潛在購買者,所以功能不一定依事前的調查,就可以在推出時獲得大家的喜愛。

  說到這裡,還有個問題沒提,nano flash的讀取次數是有限制的,和它內建的鋰電池一樣,用久了,有可能就壞了,所以它是一個消耗品,就像手機也有電池使用時間的問題,消耗品對有錢人來說可能沒什麼,對一般人來說,可能就意謂著它的價錢不應太貴。一個只能用1~2年的東西,買最好的做什麼?所以便宜又實用的產品會在最終獲得勝利,但這並不表示容量的大小會固定下來,容量會越來越大,只是大多數消費者用不到那麼多,而且沒有下載MP3的這個動作,再大的容量也是沒用,所以,網路付費下載會是最後的贏家,就像現在的Apple,或未來的某個企業,但其它的功能,在MP3播放機上,再多也是沒用的,就像你買CD是為了聽音樂一樣,好的音質與好聽的歌才是重點,其它的,留給專業人士去傷腦筋吧。

~新的技術會帶來新的可能,但某些事情的本質,卻不會因此而消失不見。~

words by 土匪頭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pg2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